瓷器雕塑
瓷器雕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,是用瓷土塑造成立体形象,然后施釉(也有不施釉的)烧成,可以附属某一器物,也可以堆塑在器物上作饰件,更多的作为陈设艺术品独立存在。它的技法有圆雕、捏雕、镂雕、浮雕等。由于雕塑瓷制作精致,生动逼真,深受人们喜爱,被誉为“景瓷艺苑一枝花”。
景德镇雕塑瓷生产历史悠久,据清人《南窑笔记》载:“隋大业中(605-9618年)始作狮象大兽二座,奉于显仁宫。”唐宋时期,瓷雕技艺有很大提高,品种丰富。宋代影青瓷雕有供奉的观音,供观赏的小动物,骑马人;有实用的孩儿睡莲、狮子戏球、瓷枕、瓷水罐;有陪葬的十二生肖、舞台俑、男女待从俑、守护武士等;还有镂空熏炉、捏花奁盒、堆花皈依瓶等。这些瓷雕大多以手捏和刻线相结合的方法,分部位边捏边镶接而成。元代的瓷雕则是凝重、和谐,其中影青釉观音容貌丰腴、体态端庄;水牛、水罐如生似真。明代瓷雕加彩非常流行,不少佳作纷纷问世。现存峨眉山报国寺内高2.47米的“庐舍大佛”、安徽九华山庙宇摆设的铜红釉“烛角兽”、以及古今畅销不衰的“五子罗汉”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佳作。清代瓷雕随着工艺的完善而兴盛起来,成套成对的龙、马、山水、人物等产品普遍流行。康熙年间创制的素三彩“猫”,身内竟可点蜡烛或油灯,夜间双目火焰明亮,据说能恐吓老鼠。监窑官绰号“六十四”所作的五彩“钟馗”瓷雕也挺有名气。民国时期的瓷雕仿古风很甚,但特艺雕塑如花、鸟与盆景、镂雕龙船、花蓝、堆雕花瓶等均为工细精巧的作品。
新中国成立后,景德镇瓷雕面貌焕然一新,无论是产量、品种,还是瓷质技法,都前所未有。尤其是题材内容广泛,人物有历史人物、现代人物及戏剧小说中的人物、有民间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、还有神像、佛像等;动物有龙、凤、狮、虎、鹿、鹤、鳌、鳞和其他珍禽异兽,以及虾、蚌、虫、鱼等;植物有花筛、花篮、奇花瑞草、树木、瓜果、藤蔓等;此外还有楼台亭阁、宫灯、台灯、烟缸、龙船与壁挂上的山岚、石壁、舟楫、江河等。瓷雕的装饰丰富多彩,有素胎和加彩两类。素胎即白胎,不上釉,纯白无光,显得白净素雅,充分突出制作细致和造型优美的特点;加彩即是施加各种彩饰,有高、低温颜色釉,有青花、釉里红、窑彩,有粉彩、新彩、描金;有综合装饰、仿金镀膜等。
1987年雕塑瓷厂生产的“散花牌”传统人物瓷雕,荣获国家质量金奖;1989年和1991年,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国际博览会上,“散花”牌瓷雕两次获得金牌奖。